近年來,室內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越來越大,很多監測方法也陸續出現。而市場上比較常用的監測方法就是便攜式儀器檢測法和國家標準法了。下面是對此的詳細介紹。
國家標準法主要是在現場應用采樣儀器對環境樣品進行采集,隨后送往實驗室,應用專業的儀器對樣品進行分析。作為國家認可的監測方法,國家標準法監測數據具備法律效力,具有較好的重現性和較高的準確度,然而其也具有較多的缺點,其具有較高的費用,較長的監測周期,操作復雜,并且難以對規模較大的現場調查進行適應。
便攜式檢測儀器在對現場空氣進行采集之后,就可以將數據直接分析出來,其具有較低的費用,檢測速度快,操作簡單,適合在大規模調查中進行應用,但是其具有較多的干擾因素,因此其較差的精密度、靈敏度以及準確度。
在對室內環境監測應用便攜式檢測儀器之前,可以對測試條件進行設置,試驗比較國家標準方法和便攜式檢測儀器,在對其可靠性應用數理統計檢驗法進行驗證之后,就可以在現場檢測中進行應用。如果國家標準方法和便攜式檢測儀器檢測結構區別較大,就應該遵循國家標準方法的監測結果。
在使用便攜式檢測儀器的時候,需要對傳感器壽命多加注意,在使用儀器進行一定次數測量或使用一定時間后,傳感器會逐漸變得不夠靈敏,這會對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對傳感器進行定期更換,從而對監測的準確度和靈敏度進行保證。一旦有室內環境污染糾紛出現,就需要在對法律依據進行選擇的時候,選擇國家標準方法監測的數據。
如上所述,便攜式儀器檢測法和國家標準法這兩種室內環境監測方法各有利弊,對于不同的現場環境可以選擇更加適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