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對于室內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行業發展越發迅速,環境監測技術也越來越優化,但是相關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卻并未跟上行業發展步伐。那當前室內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有哪些呢?
目前,國家出臺室內環境監測的相關標準和規范主要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0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室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HJ/T 167—2004)和質檢、環保、衛生三部委聯合發布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可以發現相關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出臺時間較為久遠。
按照《中國人民共和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指標有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共計19項,其中危害程度較大的室內環境監測項目是:甲醛、氨、苯系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TVOC和氡。
在室內環境監測采樣時應先環境監測點位進行布設,通常情況下,<50平方米的空間布設1~3個點;50~100平方米的空間布設3~5個點;100平方米以上的空間最少需要布設5個點。通常采用梅花式或者對角線布點法,布點位置應避開通風地方,與墻壁應有>0.5m的距離,與門窗應有>1m的距離,原則上要求采樣點應于呼吸帶的高度保持一致,一般應有0.5m~1.5m的相對高度,對于特殊要求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新裝修室內應在7d后進行監測,實施監測時應當至少關閉門窗12h以上,如果室內裝有集中空調,應在空調正常運轉下進行。針對特殊要求應視室內環境監測現場要求及情況確定。
所以說,針對現在的室內環境監測發展狀況,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更新、優化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直接關系著室內環境監測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