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的環境在線監測技術雖然已經相當成熟了,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1.應急方面的監測技術先進性不夠
目前我國在環境在線監測上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應急技術系統,但很多指標都需要對現場進行快速、動態性的監測,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污染事件時現有的技術是無法滿足應急的需要。而且應急分析的成本較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設備的配置與系統建設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外,目前所應用的應急儀器方法都不標準,而且大部分的監測數據都是無法定量使用的。
2.監測手段更新速度慢,現有的監測方法不成體系
目前我國在空氣污染物的采樣及分析上并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而不同的污染物在監測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都是不同的。在具體的環境質量監測當中,在對每一個檢測項目進行監測時,都要采取單獨對樣品采集、保存、處理與分析的方式,這樣就會導致現場樣品采集分析的難度加大,進而不利于監測項目工作的開展。
3.監測結果缺乏全面性
環境在線監測技術是一種自動性的監測技術,主要是通過多種監測設備對污染的情況進行監測與分析,然后將信息錄入到電子系統當中,其中監測結果的不全面性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每一個檢測點上監測指標的制定較為單一。
4.管理制度尚不全面
環境在線監測技術的順利實施必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保證,保障在監測過程中設備的高效、穩定與安全進行。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指定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環境在線監測技術的約束和管理力度也不強,尤其是在設備的維修與養護方面更是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導致很多監測設備處于閑置的狀態,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