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監測領域,長期以來我國都處于落后狀態,環境監測縱然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其主要問題還存在,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對于環境監測區域內部而言,對于采集數據的獲取效率比較低,對于現場的環境監測儀器不能做到實時獲取監測儀器的工作狀態。對于采集數據的獲取,長期以來我們采用的方式都是去監測點通過人工方式抄取數據,當然,自從引入先進的通訊方式之后狀況有所改善,然而依然存在成本髙、通訊能力差、布線困難,傳輸速率低等缺點,難以組成一個區域性的監測網絡。環境監測儀器大部分安裝在環境條件比較惡劣的監測點,其運行狀態難以實現實時監拉需要工作人員周期性的檢查維護,一旦監測儀器出現異常,必須等到相關人員到達現場時才能處理,這樣必然導致監測工作的間斷。
第二點,相關部口之間的環境監測區域網絡缺乏有效的交流途徑,監測到的數據不能共享,無法組成一個整體的、全局的的環境監測網絡。我國的環境監測的發展階段按先后順序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人工監測、有線自動監測和無線監測。有線自動監測的研究我國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環境監測系統運用現代先進的電子、通訊等技術能對監測點實施全天候的監測,保證環境質量。
環境監測涉及的面很廣,因此對于上述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視。保證環境監測的連續工作以及將環境質量落到實處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