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檢測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經濟市場秩序仍然不夠成熟。這些不成熟主要體現在市場和檢查監督工作兩個方面,具體有下面的幾個問題。
1.環境檢測公司資質不合格。市場上有許多環境檢測部門和個體環境檢測機構,但是他們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專業檢查員和設備,可是他們卻有資格通過簡單的化學檢測儀器進行測試。
2.室內居住環境檢測的流程不規范。正常的室內生活環境測試需要準備工作,室內空氣采樣和檢查。可是,在實際的室內環境檢測過程中,檢測機構,特別是小型檢測部門進行的個人操作,甚至收集的樣品都沒有送到實驗室檢測。這樣的檢測報告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甚至可能影響正在建設的建筑物所有者的個人健康狀況(沒有權威性的測試結果,延遲處理有害物質,影響居民的個人健康)。
3.檢測單位自身的管理比較混亂。目前,在環境檢測市場上,許多檢測機構都會找一類人,也就是專業檢查員,但是在實際檢測過程中,這些檢查員由于利益原因導致操作和過程不專業,這些人員獲得的結果也自然不可供參考。最終檢測報告中的數據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4.檢測機構有許多不合理的收費和隨意銷售情況。由于目前測試市場的秩序不夠完善也不夠成熟,大部分測試項目的收費標準仍然統一,許多檢測機構都在尋求經濟效益。檢測項目的自我定價不科學,或者由于市場競爭,價格因競爭而減少,市場秩序被破壞。許多檢查機構聲稱是免費檢查,但在檢查過程中,收取“基本檢查項目”以外的檢查項目的費用。甚至強行銷售一些產品,如消除氣味和消除甲醛甲醛類產品,作為尋求經濟利益的手段。
5.檢測的結果不夠精準,標準值不對。目前,對于生活環境檢測的標準值現在仍然存在著一些爭議,哪怕是一些環境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也沒有與標準值進行比較。雖然發布了相對的測試報告,可是測試報告的數據卻毫無價值,這樣一來環境測試也就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