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監測行業蒸蒸日上,無數環境監測人員為了碧水藍天而努力,但是現在很多環境監測機構監測數據造假,真是無法容忍。近日,鄭州發新文表示: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
環境監測數據是生態環境管理、執法、統計、信息發布和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依據。監測數據質量的真實 、準確、全面,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保障。12月3日召開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工作會議上,下發了《鄭州市生態環境 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于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源頭管理、事中事后監管、打擊弄虛作假等三個方面,對監測機構、委托單位、監管單位的職責任務進行了明確,通過信用管理、信息共享、違規查處、宣傳曝光等手段,進一步打擊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統計:鄭州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超120家
據了解,按照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關于排污許可發證登記工作的要求,截止2020年9月份,鄭州市已完成對所有行業企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共有兩千多家排污單位取得了排污許可證,均要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自行監測,大多數排污單位委托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開展自行監測。
近年來,監測機構迎來了發展的重大機遇,在各種政策引導下和生態環境監測市場的刺激下,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加。截止到2020年7月底,在鄭州注冊的社會第三方監測機構超120家。社會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在今后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的參與度會越來越高。
但不容忽視的是,部分監測機構成立時間短、規模小,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影響了監測數據質量。此外,一些監測機構以少采樣、不采樣、編造數據、出假報告的方式賺取利潤,構成不正當競爭。甚至有些企業為了節約治污成本,不安裝治污設施或安裝后不運行、少運行,反倒在監測數據上動歪腦筋,強令、指示、暗示、利誘第三方監測機構,按照委托方的意愿出具監測報告。
強調監測機構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新下發的《通知》要求,按照“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其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采樣與分析人員、審核與授權簽字人分別對原始監測數據、監測報告的真實性終身負責。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市場監管局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實行信用管理和信息共享,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對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監測行為存在不規范或違法違規情況的,視情形給予告誡、責令改正、責令整改、罰款或撤銷資質認定證書等處理,并公開通報。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予以處理。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申請資質認定提供虛假材料或者隱瞞有關情況的,市場監管部門依法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許可,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撤銷資質認定證書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
此外,會議重申行業規范,通報一批不規范的監測問題。
兩家機構出具虛假監測數據被撤銷資質
在2019年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與河南省市場監管局聯合“雙隨機”檢查中,共抽查40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有兩家機構以未經檢驗檢測或者以篡改數據、結果等方式,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被撤銷了資質認定證書,3年內不再受理其資質認定申請。其他監測機構也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被給予了相應的處理。
抽查監測機構,一家機構被建議撤銷資質
2020年10月,省生態環境廳對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監測機構數據質量開展了監督檢查,共檢查注冊地在鄭州市的監測機構19家,其中3家公司被“責令3個月內整改,且整改期間不得向社會出具監測數據”,1家監測機構被“建議撤銷證書”,問題情況已移交相關部門。
鄭州堅決踐行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零容忍”,是規范環境監測良好市場秩序的行為,希望相關從業者能夠正視這一問題,共同維護我們的青山、綠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