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系統通過標準的監測方法,為生態環境執法提供數據依據。環境監測信息是環境管理的基礎,主要由環境質量監測信息和污染源監測信息組成。環境監測系統是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相關設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測對象(物體)中,以云計算為支撐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
今年以來,貴港市結合生態環境執法規范化建設,精準發力創新練兵、創新執法和創新服務,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提升。
創新服務 促進企業自覺守法
“一些投資額較大的重大項目,出現相關違法行為往往面臨百萬甚至千萬元的罰款,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我們通過主動服務,幫助企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貴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飛說。
為促進企業自覺守法,貴港市環境執法部門改變以往企業建成或動工后才開展執法檢查的做法,主動與有關部門對接了解全市重大項目動態。今年以來,主動“提前送法”服務重大項目20個。
貴港市研究出臺《貴港市木材加工企業生態環境指導意見》,指導企業環保設施升級改造,進一步規范木業企業制膠工藝。此外,貴港市還在產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作為“環保管家”,對擬入園項目開具初步環評審查意見,幫助投產企業巡查環境監測、環境管理、設施運行等,形成問題清單,提出解決方案,推動企業環保守法成為常態。今年上半年,“環保管家”共幫助園區排查問題34個,指導企業整改19家。
創新練兵 提升執法實戰水平
“現場培訓生動有效,對實戰更有幫助”。在近日舉辦的“生態環境+公安”聯合現場教學點,貴港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陸香利說。
走出會議室,現場模擬教學成為該市環境執法業務培訓的常態。培訓通過邀請公安部門專家與生態環境執法骨干,到曾經發生環境違法行為現場開展聯合教學,模擬講解案件難點問題,以直觀的方式提升培訓效果。今年以來,貴港市共開展生態環境執法現場教學5次,培訓環境執法人員130多人次。
以練代訓,把執法練兵融入日常執法工作。通過練兵“固定動作”,開展每月執法隊伍制服與隊列訓練、每季度全市案件評查、實行執法辦案督辦。該市桂平市、港北區分別獲得2021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
開展區域交叉執法比武,是貴港市提升環境執法隊伍實戰能力的“利器”。2020年以來,該市連續三年組織轄區各派出局開展交叉隨機執法,并按查處環境問題性質和難易程度設定分值進行排名。僅在今年6月13日-17日的區域交叉執法中,就檢查企業97家,發現違法、違規環境問題324個。其中,責令企業立行立改問題264個。
交叉執法既提升了執法水平排除了環境隱患,又推動了企業規范管理。
創新執法 高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
今年上半年,貴港市生態環境部門移送公安部門涉嫌環境犯罪案件12起,突發環境事件數為零,全市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這得益于聯動執法。
貴港市改變以往由生態環境部門調查結束后再移送公安部門查辦的工作方式,對難以固定證據的重大案件,生態環境與公安兩部門同步開展調查,檢察部門提前介入,提高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和效率。
5月19日晚,根據群眾舉報,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與公安部門人員同步進入現場,聯合查處平南縣某非法加工廠,查獲危險廢物“鋁灰”260噸。市、縣檢察部門提前介入,指導案件辦理,自治區公安廳、生態環境廳派專家到現場指導。“不到24小時,現場檢查、固定證據、移送公安部門立案,辦案效率大大提升,對不法分子形成強大的震懾。”貴港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波說。
危險廢物鑒別時間長,是生態環境領域執法普遍遇到的難題。“以往發現危險廢物,往往需要半個月甚至1個月以上才能出報告,很大程度影響辦案效率。現在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先分析固體廢物的成分,結合嫌疑人的供述、現場檢查情況,出具初步鑒別意見,提升辦案效率。”貴港市生態環境局桂平派出局副局長李紀道說。在今年6月下旬查處桂平市1起危險廢物傾倒案件中,鑒別機構3天內出具初步鑒別意見,生態環境和公安部門及時采取相應辦案措施,縮短辦案時間。
針對近年來高發的危險廢物和污染源在線監控環境違法犯罪案件,6月中旬,貴港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組織生態環境、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參與“迅雷行動”,對全市開展排查。
除“陸上”打擊外,執法還延伸到“水上”,加強碼頭固體廢物輸入情況排查。在水運繁忙的平南縣,平南縣生態環境局與平南縣交通運輸局、平南海事處聯合召集舉行全縣碼頭企業代表專項整治會,宣傳相關法律法規,告知全縣碼頭業主如果存在非法裝卸轉運廢機油、鋁灰等危險廢物行為,一律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三水智能化環境監測系統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遙感技術和專業智能模型,建設集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應急指揮、科學決策、公眾服務于一體的專業化、智能化、多維度的智慧化環境管理平臺。實現監測監控的現代化和環境管理的智慧化,滿足環境保護中的“消總量、改質量、防風險”的總體目標,有效服務于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城市污染靶向治理,妥善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聞道有先后,文章有遺漏,更多精彩文章: